觀點歐元區

歐盟峯會改變了什麼?

FT專欄作家明肖:歐盟峯會貌似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你若深入幕後,就會發現一切都沒變。此次峯會的真正贏家不是蒙蒂,而是默克爾,因爲德國應負的責任沒有增加。

馬力歐•蒙蒂(Mario Monti)力壓德國總理,贏得了戰鬥。蒙蒂在政治上還能再撐個幾周或者幾個月。他威脅要投票否決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亟需的事項,這很聰明。蒙蒂抓住了默克爾的軟肋。這是典型的歐盟外交。

不過這只是臺上的景象而已。如果你深入幕後,你會發現一切照舊,至少對義大利而言是這樣。歐洲穩定機制(ESM)在這之前已經能夠在公開市場上購買義大利債券。工具就擺在那裏,但尚未動用。各方同意的變革措施很微妙。義大利還必須簽署一項諒解備忘錄,並接受「三駕馬車」的監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央行(ECB)和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這一舉措更爲溫和,能夠更加顧全面子。但是還有一套程式。

ESM購買債券的能力實際上更多地受制於它的總體規模,而非它的規則。ESM的放貸能力只有5000億歐元,而且這一數字沒有得到調整。不管如何東拼西湊,ESM的規模就是不夠大。ESM將向西班牙銀行注入資本。它需要爲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紓困提供新資金。很快還必須應對塞普勒斯,沒準也需要救助斯洛維尼亞。針對西班牙的全方位紓困計劃看起來仍有可能。但是,以ESM之力,我不知道它如何把西班牙置於保護傘之下,同時還有餘力購買義大利債券。

您已閱讀32%(535字),剩餘68%(11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