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傳來的油價下跌的訊息,這標誌着全球經濟開始出現一種重大的變化:「大宗商品超級週期」走到了盡頭。這個術語的含義是,以中國爲首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將持續推高石油、銅和玉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這個週期的結束,給許多企業和國家(如巴西和俄羅斯)帶來了麻煩——它們在過去十年裏因向中國出售原材料而經歷了蓬勃發展。另一方面,這個週期的結束也讓從美國到土耳其等大宗商品進口國鬆了一口氣。
石油狂潮與上世紀90年代的網路狂潮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在網路狂潮達到頂峯時,科技股的市值佔到全球股市市值的25%。當網路泡沫破裂之後,大宗商品股(能源股和原材料股)異軍突起,取代了科技股的位置。上一個十年結束之時,大宗商品股的市值也佔到全球股市市值的25%。恰恰在那個時候,又一場變化來臨了。
分析師們千方百計地證明不合理的價格有其合理性,正是他們一手造就了網路狂潮和石油狂潮。網路專家們把未盈利公司天文數字般的股價解釋爲數字網路經濟的產物:在這種經濟形態中,股價「想要擺脫束縛」,科技類企業終會以某些方式實現盈利。看漲石油的分析師則把自己的預期建立在這樣一種假設上:新興市場大國的大規模快速崛起會再持續一二十年。然而,新興市場的經濟繁榮是史無前例的(這一點極其不同尋常),隨著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成長都顯著放緩,這一繁榮期目前正走向終結。
您已閱讀34%(566字),剩餘66%(11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