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媒體有一種奇異的功能,舉世罕有:即「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中央電視臺年年都有的「感動中國人物」,似乎是一場舉國盛宴,而選中的人物,自然正面完美。
這種官營媒體的特殊動作,似乎也廣爲社會所接受。在網路上的體現,即「最美」。例如近日出現一系列的最美人物,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最美司機吳斌忍痛停車,最美路人託舉哥周衝救下幼童等等。他們不僅僅在官營媒體之中被高調列爲英雄,在微網誌、論壇等公共網路平臺中,也多受到普通公衆的頌揚。
我自然無意於貶低這些「義舉」,然而在我看來,官方與民間如此異口同聲高調推舉這些「義人」,恰恰凸顯了一個尷尬的事實:在整個社會倫理崩壞的處境之下,對於偶然出現的這些義舉,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必須給於正面的託舉。儘管雙方的出發點各自不同:官方希冀以此證實社會正統能量的存在,而民間試圖挽救已然瀕危的道德。
您已閱讀12%(368字),剩餘88%(26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