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

活躍在中國的國際機構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拉迪表示,在中國開展工作的國際公共機構沒有幾千家,也有數百家。它們湧入中國是因爲中國對於解決許多全球性問題至關重要。

《中國日報》(China Daily)最近報導,即將離任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行長勞勃•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訪問中國海南省時表示,新興經濟體應當在世界銀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應當有更多的中國經濟學家和研究人員在世行擔任高等職務。

然而中國參與國際組織不僅涉及中國公民駐外工作,還涉及在中國開展工作的國際機構影響力不斷增大,這既反映中國經濟成長的水準,也反映中國在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領域的重要性。

就公共部門而言,在中國最活躍的國際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洲開發銀行(ADB)、聯合國機構、外國使領館,以及中國主要經貿和投資夥伴國的商會。

您已閱讀15%(292字),剩餘85%(16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