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意爲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但這個詞一般指的是在民間進行志願服務的非盈利組織。在中國民政部每季度發佈的《民政事業統計季報》中,並沒有「NGO」或「非政府組織」一項。在中國,這些組織大多以「民辦非企業單位」(簡稱「民非」)的形式在民政部門註冊。
中國對「民非」採取的是「雙重管理」模式,即一個組織首先要找到與其業務相連的政府部門,請它做業務主管單位,然後民政部門才能受理、登記註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曾撰文指出,美國NGO註冊登記的手續非常簡單,「順利的話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但這個過程在中國就顯得非常困難。
爲了註冊科技類民非「哈賽中心」,「科學松鼠會」創辦人姬十三曾先後聯繫了北京市科委、科協和團市委,期望找到一個市級業務主管部門。但到最後,只有朝陽區科委同意其掛靠。「必須要找一個主管單位,這一步是最難的,」姬十三回憶說。哈賽中心是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爲旗艦,同時包括果殼時間、科學支教、科學互助等多個科學傳播項目羣的「民非」。
您已閱讀28%(447字),剩餘72%(11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