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我是書蟲

懷舊小兒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因爲稀缺,所以品種也並非豐富,但那時手上若能得到小人書,就是一天也開心不完的事情。我的小人書是我後來的閱讀生涯的啓蒙。

陪小孩子看電視,央視少兒播放的是《俠嵐》。當下即大爲錯愕。中國卡通的低劣我是早就知道的,但是想像力匱乏、兒童片成人化和美術水準低下到如此地步,仍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記得之前還看到過一部名爲《果寶特攻》的卡通,內容粗糙和抄襲,美術效果低劣且不提,單就語言來說,幾乎完全來自成人網路用語,例如「神馬」、「浮雲」、「給力」等等。我幾乎可以想像,這部片子的製作,乃是一班喪失了童真,在社會的殘酷現實中掙扎的80後宅男,在上司的工作壓力中麻木機械地製作出來的。

當下兒童的精神產品匱乏,自然不僅僅是電視臺如此。我每每喜歡送小孩子書,以爲這總是最好的禮物。但是我前往書店時卻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那些外套光鮮精美的圖書,多數只是垃圾。經典的童話故事的中譯本乏善可陳,現代人似乎也早就缺乏了編造童話的能力。好萊塢的電影書籍固然尚可一觀,但是卻多少令人慨嘆選擇的稀缺。

您已閱讀15%(378字),剩餘85%(20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我是書蟲

連清川,70年代人。曾任南方報業《21世紀環球報導》副主編,其後遊學美國三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和新聞學院訪問學者。後在民營、國營、合資,印刷、電視、網路媒體均有短暫停留。唯好讀書寫字。讀書無挑揀,只要有情趣。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