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書蟲

毛澤東和華盛頓的歷史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在歷史感的籠罩下,美國建國的那一代政治人物行事小心翼翼,唯恐在未來歷史中給自己留下汙點。

2012年2月,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突然出走美國駐成都領事館。雖然最後的結果是「自行離開」,但是一個位高權重、叱吒風雲的人物做出如此極端的行動,仍然令人不免瞠目結舌。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不說是絕無僅有,也是屈指可數。

然而這個事件令我感興趣的是一個怪異的角度:當王立軍,在重慶乃至全國如此高調的打黑「英雄」,如此率性而爲,全然無視可能出現的震盪時,他的心理狀態到底如何?延伸出來而言,有些高級官員,當他們率性而爲,無天無地無百姓無政治的時候,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如何的?他們毫無歷史感麼?

歷史感並不同於歷史觀。歷史感乃是對於個人在歷史中的評價問題。文天祥耳熟能詳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無非說的就是歷史感的問題。而在中國傳統計程車大夫文化中,歷史感乃是從政的一個重要的標準,所以比干觸柱而死,方孝孺不奉詔而誅十族。

您已閱讀14%(365字),剩餘86%(2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