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我是書蟲

何來「平等傳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甘陽的方案,看似要融合中國傳統、共和國傳統與西方傳統,到最後不過是以中國儒家政治的傳統抵抗西方的民主和自由。

2006年,中央電視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把中國人的自尊心和信心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當然,這部片子的紅火不是由來無自,它基本的理論來源是中央黨校教授鄭必堅2003年的「和平崛起」論。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國際上所呈現與施展的空間顯然已與往日不同。而在歷經了近兩個世紀的屈辱史之後,崛起似乎成爲了中國人的心理暗示,每有恰當時機,便要爆發,準確度猶如關節炎。

當前最紅火的中國崛起近義詞就是「中國模式」。前幾天參加了FT舉辦的一個辯論會,主題叫做「中國的崛起意味著美國的衰弱嗎」(Does China’s Rising Spell America’s Decline?)。幸虧當時多數參加的人都是老外,如果多數是中國人,我就會想:老外不懂事也就算了,你們也跟著瞎抽抽什麼?

您已閱讀12%(339字),剩餘88%(2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我是書蟲

連清川,70年代人。曾任南方報業《21世紀環球報導》副主編,其後遊學美國三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和新聞學院訪問學者。後在民營、國營、合資,印刷、電視、網路媒體均有短暫停留。唯好讀書寫字。讀書無挑揀,只要有情趣。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