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改革

激進主義的土壤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裴敏欣: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中國需要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建設更公正、更民主的社會。否則,激進主義仍會滋生。

事情原本不該如此收場。直到不久前,人們還一直認爲中國領導層換屆會按部就班進行: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將分別出任下屆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中共最高決策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將更換七名成員,其中一位新進者應該是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

薄熙來大張旗鼓地試圖在政治局常委會中謀得一席之地,但近日中共出人意料地宣佈免去他的職務,爲他的這一努力畫上了句號。薄狼狽地退出權力舞臺,引得各界大聲叫好。自由派人士爲薄的倒臺擊掌相慶,因爲他發動的「唱紅」運動讓人回想起極左時代的瘋狂——這一運動的特點是全民歌唱毛澤東時代流行的歌曲。謹慎而又緊張的官員們長出了一口氣。他們憎惡薄,因爲薄無所顧忌地爭取「上位」,打破了中共一向反對公開爭奪最高領導層席位的禁忌。薄讓他們感到驚恐的原因是,他很擅長獨樹一幟:他沒有安靜謙卑地在中共體制的權力走廊裏排隊前進,而是徑自打造了極具魅力的公共形象、向黨施壓。民營企業家們也在慶祝薄的倒臺,因爲他的言辭充滿民粹主義味道,而且在重慶高調的「打黑」運動中採用可疑司法手段沒收商人資產,這一切都讓民營企業家們深感不安。

考慮到薄熙來很少掩飾的野心和劍走偏鋒的招數引起頗多爭議,人們很容易把他的倒臺當作一場政治道德劇來看待。如果真是如此,那人們就錯了。不管薄多麼不招人喜歡,這起事件揭示出的問題都遠比個人政治蠢行更爲深刻。

您已閱讀34%(571字),剩餘66%(10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