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美關係

指責中國不解決問題

FT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通常來說,美國民主黨會在貿易問題上猛烈抨擊中國,而共和黨會保持克制。2012年,卻是共和黨人羅姆尼帶頭抨擊中國。歐巴馬最好避免類似的做法。

抨擊中國肯定是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上週在俄亥俄州取得險勝,從而得以繼續保持「領先候選人」地位的原因之一。羅姆尼很可能會反覆使用這種策略。正如「去工業化」的俄亥俄州將再次證明是美國大選中的關鍵「搖擺州」一樣,中國也將隨著11月美國大選的臨近而成爲爭論的焦點。羅姆尼向俄亥俄州選民表示:「中國偷走我們的設計、我們的專利和我們的技術。他們不把他(歐巴馬)當回事,如果我當選總統,將會結束這種情況。」

根據常識,抨擊中國總是發生在偶數年,在奇數年則有所緩和——美國大選都在偶數年舉行。由於美國選民過早地相信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政客們不得不在選舉活動中反映這種苦惱。然而,當開始治理國家時,他們很快就會明白,與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挑起貿易戰並不明智。美國的專家學者和外國觀察人士經常掛在嘴上的是,「今年不會有任何不同」,「選舉就是美國的發泄途徑」。

股民的心態和美國就業市場好轉強化了這種自滿情緒。目前市場更關心的是中國潛在的經濟放緩,而在美國,就業崗位每月穩步增加逾20萬個。樂觀派還談到了製造業——在過去18個月裏,美國製造業已有近50萬個就業崗位「迴歸」。與此同時,中國繼續允許人民幣升值——在過去4年裏,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約20%。他們表示,無論選民在民調中是怎麼談論中國的,根本趨勢是好的。沒有必要把羅姆尼或歐巴馬的話信以爲真。

您已閱讀32%(576字),剩餘68%(12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