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洲經濟體逐漸拉近與西方在生活水準上的差距,在它們取得驚人進步的表面之下,潛藏著一個棘手的問題:亞洲人能否在不破壞地球環境的前提下,享受西方的生活水準?
《消費經濟學》(Consumptionomics)一書的作者程子俊(Chandran Nair)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該書質疑亞洲從西方引進的成長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這種主張亞洲人應該捨棄西方生活方式的觀點,肯定會冒犯許多對西方生活嚮往已久、並認爲這種生活方式完全正當的人。
但身爲馬來西亞人的程子俊表示,這種說法是在否認現實。他問道:在中國或印度,難道能夠人人都像日本人一樣喫壽司,或者像美國人一樣開汽車,而不會造成海里的魚兒滅絕,沙漠裏的石油枯竭?他表示,西方資本主義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建立在豐富資源的基礎上,而這些資源部分得自於殖民主義。美國的人口很少,並且擁有看似無窮無盡的資源,與亞洲當前的狀況恰恰相反。
您已閱讀39%(382字),剩餘61%(5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