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實驗(controlled experiments)不適用於經濟學領域。但二戰結束後東德與西德之間的較量,有一點接近對照實驗。這兩個國家起源於同一種文化、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歷史和同一種價值體系。在此後的40年時間裏,它們在分隔線的兩側互相競爭。兩者間唯一的主要不同在於它們實行的政治及經濟制度:一邊是中央計劃,一邊是市場資本主義。
1989年,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這個實驗戛然而止,前蘇聯陣營奉行的經濟學在幾十年裏給東德經濟造成的破壞也暴露無遺。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的東德與實行市場經濟的西德相比,前者的生產力水準僅略高於後者的三分之一。許多當時的第三世界國家以此爲鑑,悄悄地向市場資本主義轉型。
尤其是中國。它複製了「亞洲四小虎」國家以出口爲導向的成功的經濟模式:受過良好教育且成本低廉的勞動力,與發達國家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在新近開放的競爭型市場上,中國和多數發展中國家開始了爆炸性的經濟成長。2000年至2007年間,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幾乎達到發達國家的兩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估計,2005年時,全世界勞動力中,有超過8億人從事的工作涉及出口型(因此也是競爭型)市場,這一數字與柏林圍牆倒塌時相比,成長了5億人。還有數百萬人,尤其是在前蘇聯國家,服務於本國國內的競爭型市場。
您已閱讀31%(555字),剩餘69%(12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