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一個地方的房地產市場曾有多熱,他們最終都傾向於以相同方式降溫。市場注意力開始從年度價格變化,轉移至月度價格變化。交易量趨向枯竭。上市房地產開發商通過促銷來出售庫存,牽連其股價遭受打擊。分析人士開始談論市場的「去泡沫」化。所有這一切目前正在中國發生,全國70個最大的城市中,有半數以上城市在今年7月至8月期間房產價格下降或持平。
沒有什麼理由推測中國樓市即將崩盤。中國的家庭一般不會用自己還沒有的錢,去購買自己無法承擔的物業——而這是美國和其他國家出現房地產危機的直接原因。市場仍爲購房者置業提供著強大動力:貸款和存款的利率都比較低,儲蓄投資的其它管道也相當有限。地方政府也有強大利益保持房價高企,去年其財政收入的大約三分之一都依賴土地交易。例如,7月份只有兩個城市響應了政府要求收緊購房限制的呼籲。
但話說回來,有一點週期的感覺將是可喜的。自中國國務院取消住房分配製度、允許公寓房成爲私人交易商品的17年以來,中國樓市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大幅下滑。這讓投資者相信房價只會朝著一個方向走。展示其它情形是充滿風險的,據瑞銀(UBS)估計,中國房地產行業佔國內最終需求逾四分之一。儘管如此,政策制定者仍應從央行上週一份調查結果得到一些啓發,76%的受訪者抱怨房價過高——這是該民意調查2009年首次將房地產數據納入問卷以來,人數比例最高的一次。如果說維持社會穩定是政策制定者的首要目標——事實也正是如此——那麼樓市減速就不僅僅只是可取而已。
您已閱讀94%(616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