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認爲,《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是朝著建立一個穩定的歐洲集團邁出的決定性一步。然而還有一個更悲觀的可能性……把多個國家捆綁在一起的努力,可能反而會大大加劇這些國家之間的摩擦。如果真是這樣,這件事情就將符合悲劇的古典定義:傲睨神明(傲慢);犯罪女神(愚蠢);復仇女神(毀滅)。」
這是將近20年前我發表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的一段文字。我的擔心正在變成現實。此次危機不僅證明歐元區的最初設計存在缺陷(大多數聰明的分析人士當時就知道這一點),而且還揭示出被捆綁進貨幣聯盟(現在這個聯盟已變成一場令人心煩的聯姻)的各國民衆從根本上對彼此缺乏信任,更不用說擁有認同感了。
讓我認識到歐元區解體可能性的既不是于爾根•斯塔克(Jürgen Stark)辭去歐洲央行(ECB)理事職務一事,也不是日益迫近的希臘債務違約,更不是德國憲法法院施加的新限制,而是我對羅馬的一次訪問。
您已閱讀18%(405字),剩餘82%(18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