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聯準

美聯準損害信貸成長

Pimco聯席首席投資官葛洛斯:美聯準的政策或許降低了資金成本,但在此過程中卻破壞了槓桿與信貸創造,並違背其降低銀行虧損的初衷。

「直升機本(Helicopter Ben)」是一名第二飛機的飛行員。正如伯南克(Bernanke)自己在其如今衆所周知的2002年演講中所承認的,這個詞是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發明的。

無論是一代還是二代,向國民經濟「撒錢」以對抗通縮的理念,數十年來一直是一條得到認可的貨幣學派信條。然而,直升機並非一種普通的飛機,常規的空氣動力學原理不一定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同樣,接近零利率界限背景下的貨幣政策會帶來一種新的「動力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與常規邏輯牴觸、甚至將其完全推翻——即降低各種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利率水準,總能對經濟成長起到刺激作用。

這一潛在悖論的出現,不僅源於對日本在接近20年經歷的觀察,也源於對我們現代金融體系及其潛在缺陷的分析。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僅有部分銀行存款由現金支持,隔夜回購市場上的抵押貸款未提取準備金,使得信貸得以實現超出任何一位中央銀行家想像範圍的擴張。

您已閱讀25%(437字),剩餘75%(13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