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騷亂

社群媒體不應成爲替罪羊

FT專欄作家希爾:儘管犯罪分子在英國騷亂中利用了社群媒體,但因此去限制社群媒體,卻是錯誤的、無效的,甚至可能會起反作用。

我快13歲的時候,有一位比我大的朋友寄來一封信,整個信封上用年輕人那種潦草的字跡寫著「信中有炸彈!千萬別打開!!」這封信引起了皇家郵政(Royal Mail)的注意——當時愛爾蘭共和軍(IRA)正在發動炸彈郵件襲擊行動——我那位朋友因此受到了學校的批評。但就我所知,那時沒有人要求關閉郵政服務以防止郵寄炸彈郵件。

然而,上週,隨著騷亂升級,要求終止黑莓(Blackberry) Messenger服務(簡稱BBM,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聊天媒介)、限制Twitter和Facebook等社群媒體的呼聲也越來越響亮。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表示,他將「考慮是否應當」限制惡棍、暴徒和搶劫者通過這些服務進行聯絡。」

我認爲,限制是錯誤的;退一步說,即便這麼做正確,也不會有什麼效果,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說它沒有效果,是因爲現在存在大量可替代的傳播管道。說它會起到反作用,是因爲社群媒體和簡訊服務也是行善的管道——一個被引用最多的例子是,騷亂髮生後,Twitter用戶發言號召大家進行清理。

您已閱讀26%(450字),剩餘74%(13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