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北沿海地區今年遭到海嘯重創,在爲該地區規劃重建藍圖時,由政府任命的專家委員會闡明,目標不應當只是重建損毀的城鎮。這個由學術界、地方政府和民營部門精英組成的委員會在今年6月寫道:「我們最深切的願望在於,災後重建工作將在全日本引發迴響,帶動國家的復興。」
這種願望很容易理解。太平洋沿岸上,被摧毀的社區綿延數百公里,形成一個發達國家極其罕見的景象:一塊看似空蕩蕩的地盤,呼喚著一種新的建設方式。
在日本,極少有人會否認復興的必要性。經濟成長乏力、政治體系失靈、政府負債水準越來越難以持續,這一切都讓人感覺到國家萎靡不振。今年3月11日,海嘯損毀福島第一核電廠(Fukushima Daiichi)的安全系統,更加劇了這種感覺。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n)5月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日本發現自己身陷僵局。他說:「我們在克服天災帶來的危機時,也必須克服在此之前出現的危機,那可以說是日本的結構性危機。」
您已閱讀12%(408字),剩餘88%(31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