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機器人

機器人不是人

FT管理編輯安德魯•希爾:自動化程度提高,會加大製造業企業管理的難度。富士康等志在把機器人引入流水線的企業眼下就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們愛機器人——它們不知疲倦、生產率高,在現代化的流水線上幹着粗活重活。但我們也恨機器人——這些邪惡的機械木偶,搶走了人類工人的飯碗。

在人類與自動機器和自動化之間複雜關係的最新進展中唱主角的,應該是富士康(Foxconn)。這家臺灣公司生產蘋果(Apple) iPad,這是「好發議論階層」(chattering classes,指西方愛談論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中產階級——譯者注)最喜歡的、科幻般的產品;併爲諾基亞(Nokia)和索尼(Sony)生產設備。富士康在中國僱傭了100萬員工。去年,在富士康深圳工廠連續出現工人自殺事件之後,人們開始關注低收入年輕工人承受的壓力,富士康則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簡而言之,富士康是一扇窗戶。透過它,iPad用戶可以瞭解到流水線上的人事鬥爭和管理難題——發達世界已有幾十年的事件不怎麼爲這類難題所困了。

富士康創辦人郭臺銘(Terry Gou)近日宣佈,到2013年底之前,富士康中國工廠內的機器人數量將與工人數量相當。這似乎印證了人們最擔心的事情,它意味著,富士康會用廉價、任勞任怨的機器代替低技能的人類員工。一位分析師不帶感情色彩地說:「這表明勞動力成本已趕上資本成本。」

您已閱讀28%(505字),剩餘72%(13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