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2011年兩會

讓進口成爲「治脹」武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從商務部長陳德銘的「兩會」講話中,能看出商務部把今年的工作重點放在了進口上。面對治理通膨這個政策挑戰,進口正在成爲一個有效工具。

3月7日,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鳴在「兩會」期間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在這場新聞發佈會上,陳德銘提到了很多公衆感興趣的話題,而對其觀點的解讀,也能讀出不少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判斷。

通膨已經成爲中國短期面臨的最大政策挑戰,按照溫家寶總理的說法,治理通膨將是2011年的頭號任務。對於管理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商務部,通過合理的外貿政策來遏制通膨,同樣是2011年的政策目標之一。

陳德銘提出,2011年外貿的總體指導思想是「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而與先前多年的政策不同的是,今年商務部的工作重點放在了進口上。陳德銘表示,今年的進口增幅會比較快,快於出口增速。這與溫家寶在先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觀點非常相近。溫總理提出,在治理通膨中,中國具有的一個優勢是「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筆者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如有需要,中國將動用外匯儲備進口國內緊缺商品,從而遏制國內的通膨壓力和不斷惡化的通膨預期。

您已閱讀28%(389字),剩餘72%(10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