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房產調控的邏輯性何在?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袁希:中國房價上漲的基本原因是供應不足,需求成長較快。迴避供應短缺的主要矛盾,轉而採用限購的行政手段來抑制需求,只能是南轅北轍。

數據顯示,2月中國全國百城房價環比漲0.48%,成交量下跌。房價管住了——這是房產調控的勝利?還是相關部門嚴管下的房產數據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人們,進入社會主義後,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羣衆不斷成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有限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反應到住房問題上,主要表現爲強勁的住房需求與有限的房屋供給之間的矛盾。

需求的強勁成長,一方面來自人們對改善住房條件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龐大的農村人口在城市化運動中新產生的住房需求。住房供應不足的瓶頸是土地供應,背景是城市與農村發展的不均衡,形成了大量的人口湧向發達地區和大城市的現實。這種需求持續旺盛而供應滯後的局面造成了近十年來的房價持續暴漲。

您已閱讀12%(312字),剩餘88%(2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