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正快速成長,但有可能溺斃於通膨之中。週二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印度經濟成長8.2%,而本週公佈的政府預算預測,在物價急劇上漲的背景下,2012年印度經濟增幅將升至9%。中國經濟也成長迅猛,而勞動力短缺已推動工人薪酬大幅上漲。政府官員們認爲油價和食品價格飆升只是暫時現象,不必多慮,但目前物價正以2008年通膨爆發以來的最快速度上漲,並有可能觸發新一輪「工資-價格螺旋上升」。若不採取行動,通膨的衝擊將終結亞洲令人讚歎的復甦。
尋常的貨幣政策已無濟於事。上調利率只會吸引來更多的資本,讓金融環境極富刺激性。必要的貨幣升至幅度會產生破壞性影響——在中國等國也是不可接受的。資本管制有可能解決這個難題,但這些手段決非無懈可擊。收緊監管很難恰如其分,且最好用作應對通膨的補充工具。簡言之,央行官員已無能爲力。
因此,解決辦法必然是通過財政手段。印度、中國及亞洲其它國家有必要增稅減支。這會抑制需求,最終降低物價壓力。不過,目前亞洲各政府正反其道而行之,財政赤字高得驚人。香港和新加坡是少有的兩個例外。
您已閱讀33%(451字),剩餘67%(9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