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在鞭砲聲中加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光遠:在兔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生效的加息,無疑具有多層面的警惕意義。本次加息,已經明白無誤地宣佈,中國的貨幣政策實質上已經進入從緊和加息的週期。

中國人民銀行於2011年2月8日晚間突然宣佈: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第三次加息。

本次加息的時機非常耐人尋味:在兔年的大年初六,窗外的鞭炮依舊此起彼伏的時候,央行悄然啓動了今年的首次加息,行動急切而且果斷,跟以前央行在利率調整上的綏靖和慎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考慮到今年以來中國罕見的旱情和農業減產的風險,這種在兔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生效的加息舉措就有了更多層面的警惕意義。

事實上,自今年一月份以來,宏觀經濟的總體走勢比較平穩,但物價和以房價爲代表的資產價格泡沫依舊成爲中國宏觀經濟不穩定的最大根源。綜觀1月份以來整個宏觀經濟態勢,儘管12月份CPI經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之後,稍微有所回落,但總體的物價走勢依然不容樂觀:其一,1月份的CPI儘管要到2月11號才公佈,但考慮到春節季節性因素和翹尾因素的影響,CPI很可能創造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最樂觀的估計也在5.5%以上;其二,今年冬天以來,中國華北和黃淮等地遭遇六十年來難遇的罕見旱情,作爲糧食主產區的山東和河南等地旱情超乎想像,這些地區農業減產的可能很大;其三,去年冬季以來,全球氣候異常,暴風雪和乾旱等災害性天氣頻發,各主要糧食生產大國受到嚴重影響,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7個月上漲,今年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達231點,創歷史新高;其四,中國的房地產調控進入了最關鍵的第三波,但由於流動性過剩和長期負利率,房價虛火依舊旺盛,虛高的房價隨時可能成爲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的最大因素;最後,貨幣供應的增速難減,在經歷了兩年的貨幣大放水之後,央行想把失控的貨幣收回籠子,讓貨幣發行快速減速,還需要諸多努力,這從1月份幾乎超兆的貨幣供應可見一斑。

您已閱讀41%(748字),剩餘59%(10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