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如何避免成長陷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餘淼傑:一國步入中等收入階段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自然資源日益稀缺,經濟很容易從此徘徊不前。能否提升產業價值鏈,將成爲成敗關鍵。

去年全年經濟數據公佈,證實了我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二。但在這個令人振奮的訊息後面,還有一個不爭之實。2009年我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只有3650美元,排全世界第125位。不過話說回來,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的成長還是挺快的:記得我2006年辭去香港大學的教職回北大時,人均國民總收入剛超過2000美元。之所以成長這麼快,一方面是因爲GDP總量快速上升而人口成長不快,另一方面則是因爲人民幣五年來升值近20%。換句話說,就是國人有一部分是「被富」起來的。

不過,收入提高了,總應該說是好事。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如果一國人均收入高於3946美元,低於12196美元,就歸爲中高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如此看來,中國馬上就要進入中高等收入國家俱樂部了。問題在於,一國一旦步入這一階段,經濟很容易從此徘徊不前,人均國民總收入無法繼續快速爬升,從而無法順利邁進高等收入發達國家行列——這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典型的不幸之國有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和南非。

當然,幾家歡樂幾家愁,也有順利從中等收入行列邁入富國或地區的,如日本、新加坡、南韓、匈牙利、中國香港等。

您已閱讀21%(488字),剩餘79%(18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