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時間似乎對中國有利

FT專欄作家拉赫曼:胡錦濤訪美之際,中國正展示出一種新的自信。美國領導人曾認爲,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將必然導致政治自由化,但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歷史似乎在往有利於中國模式的方向行進。

在首次訪問北京前不久,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闡述了美國的對華政策:「我們歡迎中國努力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實力不一定是一場零和遊戲,各國無需擔心他國的成功。」

我敢打賭,在本週歡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華盛頓時,歐巴馬會說一些非常類似的話。而且我肯定,胡錦濤也會回之以溫馨的言辭。

但在這些辭令背後,形勢正迅速轉變。中美冗長的糾紛名單還在不斷拉長。有關臺灣和人權問題的舊爭論尚未止息,匯率、貿易、南海與中國軍力擴充等一系列新糾紛又風起雲湧。

您已閱讀14%(234字),剩餘86%(14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