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巴西出臺的遏制本幣升值的舉措,反映出許多新興經濟體對熱錢流入的焦慮與日俱增。變幻無常的銀行存款——自古以來就是災難性信貸繁榮與蕭條的罪魁禍首——應受到更廣泛的關注。眼下應當禁止所有銀行——以及貨幣市場基金之類的存款機構——支付高於無風險國債收益率的利率。簡而言之,我們應當爲所有短期存款設置利率上限。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倒退。據人們所知,美國的利率封頂政策早就隨同針對卡車和航空公司的管制措施一起成爲歷史——被具有革新性的貨幣市場基金以及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去監管化」浪潮沖走了。據民間講,銀行當時不得不向長期受剝削的儲戶支付市場利率,而無法再靠贈送烤麪包機吸引儲戶了。
事實上,取消對存款利率的管制,更近似於取消對卡車制動器的審驗,而非取消卡車關稅。銀行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擔心,銀行在吸儲方面競相支付高息,會導致它們在放貸方面競相降低門檻。而追逐收益的儲戶被認爲是一種危險的資金來源。1884年,費城國民銀行(Philadelphia National Bank)行長表示,經營狀況良好的銀行並不向儲戶支付利息。
您已閱讀30%(466字),剩餘70%(11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