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馬多夫

馬多夫如何騙了華爾街?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華爾街的罪孽沒有馬多夫那麼深重。但馬多夫案提供了大量證據,表明華爾街在追求收入的過程中,如何急功近利、罔顧其他。

按照除利潤率以外的任何標準衡量,今年對於華爾街而言都是又一個悲慘年份,詐騙犯伯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之子馬克•馬多夫(Mark Madoff)在父親入獄兩週年時在紐約自殺,給這一年畫上了句號。

馬克自殺之際,其父投資公司的清算受託人埃爾文•皮卡德(Irving Picard)正將60宗訴訟中的最後一批訴諸公堂。這些案件起訴的是一些大型銀行和對沖基金等機構,希望它們就自己在案件中發揮的作用作出400億美元的損害賠償。在訴訟中,皮卡德指控馬多夫家族成員(包括馬克在內)未能識別出欺詐活動,是「十足的不負責任行爲」。

馬克的妻子斯蒂芬妮(Stephanie)今年早些時候把自己和孩子的姓改成了摩根(Morgan),以擺脫馬多夫這個姓氏帶來的恥辱。而皮卡德正在將這個名字與儘可能多的機構聯繫在一起,包括滙豐(HSB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瑞銀(UBS)等大型銀行——它們各自都在這個案件中扮演了輔助角色。

您已閱讀21%(419字),剩餘79%(16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