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甩開膀子大幹了一場,天時地利人和,昔日深圳之敢做敢爲,使它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深圳已經成長爲中國第四大經濟城市,在經濟總量、人均收入尤其是政府收入等多個方面都長期居於中國前列。與三十年前相比,深圳已經是腰纏萬貫的「大富豪」。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深化改革難免會帶來許多牽制和羈絆,不再像三十年前那樣可以輕裝上陣。其中最大的牽制,不是來自別處,恰恰來自政府自身——政府太強大了,而社會和個人太渺小。政府要想改革社會和個人,就像捏一隻螞蟻拔一根頭髮那麼容易,但是社會和個人要想動政府一根毫毛,可能就像搬一座大山一樣艱難。
早在2004年,深圳市就計劃在當年底實現全市土地全部國有化,名義上是全市戶籍人口全部改爲城市居民,使深圳成爲全國第一個沒有農村行政建制和農村社會體制的城市,實際上的目的是政府土地儲備。該次城市化進程涉及寶安、龍崗兩區218個村27萬村民,兩區總量爲956平方公里的集體土地,除了「已建成區、經批准尚未使用的建設用地、山林地、坡度大於25度不作爲建設用地的園地」這四類土地以外的260平方公里土地全部變爲國有。( 2004年7月1日 《新京報》)此等氣魄,大有行政力量氣吞萬里如虎之勢。
深圳市力主開辦的南方科大的遭遇也讓人感到,和成立之初相比,「行政化」的力量如今在深圳已是何等強悍。南方科大「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的辦學主張和全球海選校長、海內外招聘教授的漂亮開端與宏觀藍圖,以及敢逆潮流而動的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最終被聘爲校長,曾讓對內地教育備感失望的社會各界望穿秋水寄予厚望。然而,據《人民日報》日前的報導,雖然申請早遞上去了,校園建設也已開工,南方科大籌辦已長達3年零6個月,至今仍未獲批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