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深圳特區

深圳反思(上):一個讓人呆不住的城市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總是少部分人,決定金字塔本身的高度和牢固程度的是底部基礎。而深圳熱衷於給高階主管發放政府補貼的背後,恰恰面臨的是其人才資本或曰人力資本底部不牢的致命問題。

深圳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就像中國大學最好的童年時代永遠一去不回頭一樣。2010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區成立三十週年,換在20年前,這一定是一個重大的日子,那時全國各地都在思考深圳關注深圳。然而今天,這個日子好像已經變得稀鬆平常。除了一些學者在一廂情願地寄託願望,分析和期待今天和今後的深圳會不會、能不能像30年前引領中國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一樣引領政治領域的改革開放以外,在絕大多數國人眼裏,深圳已經無足輕重。

雖然從表面上看,今天的深圳已經成長爲中國內地第四大經濟城市,但是,她的地位的確已經式微了。今天的中國人談論未來的城市化,說的也是長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或者更具體地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深圳只是一筆帶過。人們對它的關注,甚至不如重慶、成都、西安這些未來即將崛起的城市。

尷尬的房補

您已閱讀10%(361字),剩餘90%(31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