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3年,《深圳商報》草創之時就曾經爲「深企北上」而歡呼吶喊。不過,包括萬科在內的那一批深圳民營企業的「北伐」,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在深圳的發展受到種種政策和潛規則的侷限,不得不選擇到外地求變,最後結果大都慘淡收場。等到深圳公司捲土重來,再拓全國市場,那已經是21世紀了。
不過這一次,華為、招商銀行、平安保險、騰訊、中興通訊以及中集集團等等在深圳蓄勢積累多年的公司,都成了體量足夠大的行業翹楚,而且大都完成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利潤導向的企業戰略也較爲清晰。所以,這一次深圳企業的全國發展,就順利得多。
不過,即使是這樣,所謂的深圳商人,始終是中國經營者之中一羣面目模糊的角色。在深圳,有任正非、王石和馬蔚華這種大機構的領導者,也有馬化騰等技術產業的新貴,但是,更多時候,在這個動輒爭論特區是否還要特下去的城市之中,更多的深圳商人雖然有著個人的傳奇際遇,但是卻很少將其包裝上升爲品牌故事乃至商業文明等等主流話語。而精神層面話題的產生,幾乎從來就和深圳人無關。
您已閱讀15%(427字),剩餘85%(24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