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雷曼兄弟

雷曼該當替罪羊

FT專欄作家加普:當時,美國財長鮑爾森面臨不能爲雷曼紓困的政治壓力。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爲了尋求危機解決方案,就必然要犧牲雷曼。

在美國前任財長漢克•鮑爾森(Hank Paulson)有關2008年金融危機的著述中,描述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前執行長迪克•富爾德(Dick Fuld)如何興致勃勃地與他談論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前執行長肯•李維士(Ken Lewis)。「我們有許多共同之處——我們的脾氣都很大。」他當時這樣說道。

儘管兩年前雷曼破產後出現了種種動盪,但情況並沒有多大改變。華爾街倖存下來的投資銀行又在大把賺錢,它們的員工仍拿著豐厚的獎金,而富爾德的脾氣還是那麼大。

圍繞鮑爾森和美聯準(Fed)主席班•柏南奇(Ben Bernanke)讓雷曼破產的決定,相關爭論仍在繼續,並且可能無休止地持續下去。沒有人確切知道如果不這麼做會如何——如果當初動用大約500億美元公共資金爲雷曼紓困,結果會有什麼不同?

您已閱讀19%(367字),剩餘81%(15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