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來變去都一樣!兩年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美林(Merrill Lynch)賣身給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這寓意著什麼?華爾街投行死到臨頭了唄。非也!在美國第三大和第四大投行消失兩年後,最大兩家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依然十分活躍。而且,從雷曼「臨終」那時算起,這兩個倖存者的股價至今僅下跌了10%,跌幅與標普500指數相當。同期內,KBW/費城股票交易所覆蓋大型商業銀行的銀行指數下跌了三分之一。
誠然,高盛和大摩已變身爲銀行控股公司。可他們的業務模式基本上仍保持不變,儘管高盛飽受指摘、經濟令人憂心,而且併購等核心投行業務萎靡不振。
爲何更純粹的投行會更勝一籌呢?關鍵就在於,美聯準(Fed)旨在維持短期利率低企的各項舉措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更大一些。陡峭的收益率曲線,給固定收益等帶來龐大的業務量,而資產價格的普遍回升也提振了投行的盈利能力。從受創更重、舉步維艱的競爭對手那裏搶佔市場份額,也對他們的業務有利。
您已閱讀64%(462字),剩餘36%(2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