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預測是一項「不可能的藝術」,叫做「現測」或許更恰當。最近經濟形勢的幾次大逆轉應該是個提醒:經濟預測更善於指導對當前形勢的感知,而非未來的結果。公衆應該學會喜歡不確定性。
過去10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都發布了最新經濟預測。德國2.2%的驚人成長和英國1.2%的喜人成長,推動歐洲第二季度實現強勁成長。在這種形勢下,和所有人一樣,這兩個機構也是手忙腳亂。但二者吸取了截然相反的教訓。經合組織調低了秋季預期,大概是認爲經濟動力已經用完。歐盟委員會則預計,「一些成長勢頭……還將繼續顯現」,並調高了預期。
結果,兩者的預期大相徑庭,而事實很快就會證明,兩家權威機構中至少有一家是相當錯誤的。對於歐元區核心國家,兩者的分歧尤其引人注目,特別是由於我們已經進入了預測期。第三季度,經合組織認爲法國和德國的經濟產出僅能成長0.2%,而義大利會輕微萎縮。歐盟委員會更爲樂觀的預期則認爲,三國都會成長0.5%左右。
您已閱讀47%(432字),剩餘53%(4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