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巴塞爾協議

關於銀行業危機的思考

FT專欄作家塞繆爾•布里坦:作爲一名政治經濟學家,銀行業並非我的專長。所以當銀行業發生危機時,於我而言,最好的做法是,利用危機思考一些根本的東西。

當危機爆發的領域遠離自身專長或興趣範圍(就我而言是銀行業)時,政治經濟學家有三種做法可以選擇。第一是保持沉默。第二是儘快學習一些新領域的知識,然後煞有介事地討論巴塞爾協議I (Basel I)、巴塞爾協議II (Basel II)、即將到來的巴塞爾協議III (Basel III)、一級資本、二級資本等等。第三是不去虛張聲勢地進行技術討論,而是利用危機思考一些根本的東西。對我有吸引力的是第三種做法。

讓我們從我們爲何需要銀行這個問題開始。銀行首先是儲蓄機構。如果沒有銀行,不管我們用什麼作爲貨幣,我們都只能將它們放在牀墊下面或企業的貯藏室內。緊接在儲蓄職能之後的,是銀行轉賬結算的職能。相比於每次支付都必須要去取錢,每次收到款項必須要去存錢,使用銀行可以衝抵的支票或轉賬憑單等單據,以及根據不同銀行的客戶業務流衝抵彼此間的收支,明顯要方便得多。

然而,銀行還有第三個職能。大公司的投資資金,大多來自留存利潤或在資本市場上的發行。許多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留存利潤滿足其投資資金需求,而它們又沒法方便地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它們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向儲戶借錢。而即便是大公司,也可能會有不適合通過新發行來滿足的短期融資需求。此外,銀行的可用性對小儲戶非常有用,他們可以毫不費勁地把儲蓄分散貸給許多借款人,而不必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兩個籃子裏。銀行家會說,他們的功能就是將這類儲戶與需要資金進行實體投資(包括補充庫存)的企業集合到一起。

您已閱讀38%(611字),剩餘62%(9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