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亞洲學習。這是西方政策制定者從這場危機中得到的教訓之一。過去數十年間,亞洲各國政府從西方學到了抗通膨政策的益處。如今,亞洲可以向西方輸出關於宏觀審慎措施的經驗。這些經驗應該成爲世界各國政策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國監管機構爭相對金融機構實施管控,在這個當口,我們很容易忽視一些保證能提高金融穩定性的、簡單但有效的方法。這導致宏觀審慎措施被推到了監管辯論的最前沿,而且這麼做沒錯。這些目標明確的措施能夠幫助防止泡沫產生和金融體系失衡狀況的加劇。它們是有效的。我的擔心是,西方政策制定者沒有完全領悟宏觀審慎措施的好處,因此會退而求其次,選擇那些滿足政治要求但沒什麼效果的解決方法。
在上世紀80年代末財政大臣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任內的英國經濟繁榮期,我便支持對英國國內信貸實施控制。這種措施在當時本可以發揮作用,但它們並沒有得到實施。如今,在我們經歷了前首相高登•布朗(Gordon Brown)任內的經濟繁榮與蕭條後,加強有目的性管控措施的理由就更加充分了。不過,從中受益的將不止是英國,歐洲和美國也能得到好處。
您已閱讀27%(464字),剩餘73%(12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