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突然意識到,21世紀的金融體系越來越像是一個巨大的棉花糖。銀行家在切割債務工具、隨後在衆多交易中對其重新加以使用上極其熟捻,事實上編織成了一張槓桿和交易行爲的大網——和不停轉動機器製作棉花糖的方法頗爲相似。
遠遠看去,這種行爲令人驚歎。但其基礎資產的規模卻小得驚人。因此,金融體系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如今這個問題具有雙重意義)是:這種大規模的交易活動會不會把自己撞個四分五裂?而這又可能造成什麼後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剛發表的一篇引人入勝的短文,闡述了這個問題。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和詹姆士•艾特肯(James Aitken)撰寫的這篇文章*,針對的並不是主流聽衆,而是以「再抵押(rehypothecation)」問題爲焦點,並關注其與影子銀行業的關聯。但這令人遺憾。
您已閱讀21%(356字),剩餘79%(13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