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該不該看好中國?

吉蓮•邰蒂:高盛表示看好中國,認爲無需過於擔心歐元區危機。然而,假如事實證明這種樂觀是錯的,衝擊將會十分慘重。

今年春季,一種奇怪的地下銀行業務在中國部分地區迅速蔓延。這種被稱之爲「民間借貸」的業務,使一些中國企業能夠從富裕家庭拆借到短期資金,而不用向銀行伸手。居間牽線搭橋的人只需隨身攜帶一部手機。

理論上,這種做法看起來儼然合情合理。中國許多中小企業目前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而許多家庭則亟需給自己的資金找到去處(在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和持續下跌的股市之外)。

但這裏面存在一個問題。因爲這種做法違反了相關規定,貸款利率非常高;而且沒人知道民間借貸的規模有多大。就拿我前幾天去的青島來說,據當地一些銀行界人士和官員「猜測」,民間借貸佔到信貸總額的10%以上,數額龐大。「但沒人確切知道,」一位官員連忙補充道。按照官方的口徑,這種做法甚至是不存在的。

您已閱讀22%(315字),剩餘78%(10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