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渴望成功的人而言,妒忌是一種有益的動力嗎?我不這麼認爲。在我看來,妒忌是一種消極有害的情緒,常見於那些心胸狹隘、視經濟活動爲一種零和博弈的人。我所遇到的企業家中,極少有人覬覦他人的財富:他們希望建立自己的公司,自力更生,且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出色。
政客們常常會迎合選民的妒忌傾向。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曾說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政府總能指望得到受補那方的支持。」本質上,社會主義(現在被稱爲「進步的」政治信仰)是鼓勵妒忌的,它關於平等和平均主義的論點是僞知性的。正如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執行長約翰•羅斯爵士(Sir John Rose) 4月19日爲本報撰稿時所形容的:再分配計劃的倡導者們如此癡迷於如何切分蛋糕,以至於忘了去「做大」蛋糕,這對任何人都沒好處。
悲觀、左翼的世界觀認爲,地球上的資源正迅速萎縮,精英階層應降低生活水準,從而與我們大家一起受窮。因此,英國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提出的、解決失業問題和財政赤字的方案,是將英國的資本利得稅率提高至50%這一全球最高水準。在幾乎所有國家,資本利得稅率都只是這一數字的一半,甚至更低——在新加坡、香港、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這一稅率僅爲15%,或者是零。但該黨財政事務發言人文斯•凱布爾(Vince Cable)——此人自詡爲金融和商業專家,儘管他實際上從未給人發過薪水——預計,企業家將承擔此舉的全部風險,而政府則會獲得一半的回報。他們這樣做會一舉扼殺創業精神,還會向那些財富創造者們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別來這兒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