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恐慌心理

爲何製造恐慌?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成功宣揚某種恐慌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某個利益集團會從中得益。這就是爲什麼豬流感引發誇張回應,而信貸繁榮的風險被各方忽視。

還記得豬流感或千年蟲嗎?你對雞蛋中的沙門氏菌或未消毒牛奶所制乳酪造成的危險還有印象嗎?這些引起恐慌的事件在轟動一段時間後便被人們遺忘,但它們消耗了大量的金錢,還導致許多人憂心忡忡並遭受損失。

有些恐慌傳播開了,有些則沒有。有人聲稱2003-07年信貸擴張的危險不可預見,這純屬無稽之談。那些在當時預見到問題的人,無法吸引公衆注意力,也無法讓政界支持自己的觀點。那些曾對核技術獲取之輕易和前蘇聯核武控制之糟糕的危險發出警告的人,有過與此類似的經歷。

成功宣揚某種恐慌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某個利益集團會從中得益。有時候,受益的利益集團就是恐慌宣揚者自己。科學家們已懂得,誇大其詞是獲得媒體亮相機會和研究經費的一條捷徑。預言災難幾乎毫無壞處:如果災難沒有出現,他們可以聲稱預言對防止災難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千年蟲和豬流感等傳播甚廣的恐慌來說,有商業利益集團從恐慌傳播中受益。相比之下,在信貸繁榮時期,人們爭相瓜分爲否認或不理會危險者準備的財富,唱反調者則被視若無物。

您已閱讀30%(426字),剩餘70%(9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