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業

英國製藥業之父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諾貝兒化學獎得主詹姆士•布萊克剛剛辭世,他的研究成就爲戰後的英國三大製藥企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然而,賺錢並非布萊克的本意所在。

就在我的新書《迂迴》(Obliquity)出版的那周,諾貝兒化學獎得主詹姆士•布萊克(James Black)竟然與世長辭,對此我感到特別的難過。我要感謝布萊克幫助我構思了這本書的理念,同時也正是他提議用「迂迴」一詞來描述這一理念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葛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年輕講師布萊克就受聘成爲了英國帝國化工(ICI)的首批藥物研究員之一。這家英國首屈一指的化學公司的專攻領域早已從染料和炸藥轉向了化肥和石化產品。戰後,公司高階主管們認識到藥品(尤其是盤尼西林)在戰爭中對盟軍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由此推斷,化學最令人興奮的新商業應用將出現在藥理學領域。

ICI的決定雖具有超前意識,但很晚才收到回報:該公司的製藥部門連續虧損了20年。今天的市場不會容忍沒有回報又如此高風險的投資。但布萊克和他的團隊最終發現了β受體阻滯劑(beta blocker)——第一種有效治療高血壓的藥物,而且時至今日仍爲世界各地的無數人使用。製藥部門迅速實現了盈利,而當該部門從母公司剝離,作爲捷利康公司(Zeneca)獨立上市時,其市值甚至超過了孕育它的母公司。

您已閱讀34%(491字),剩餘66%(9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