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的對症藥方是什麼?我在上週三的專欄中指出,旨在促進投資和淨出口的經濟再平衡舉措,是「藥方」中的重要成分。
我的觀點與盧克•強森(Luke Johnson)本週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觀點有些不同。強森辯稱,工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欺詐性組織,它表面上信任企業,隨後卻令企業葬送在官僚體系和稅收制度之中。如果高登•布朗(Gordon Brown)再執政5年,英國將會變成一片經濟荒地」。我的確理解他反對過度監管和稅收制度過於複雜的理由。自從上世紀80年代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簡化稅制以來,大量稅收已經流失。
強森進而提出了兩個觀點。他表示,「英國政府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從1997年的38%左右,升至目前的52%左右。爲如此龐大的公共支出提供資金,意味著英國25%的政府支出要靠借錢。顯然英國已經入不敷出」。我們需要在一定背景下看待這些觀點。
您已閱讀23%(393字),剩餘77%(12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