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大到不能倒

金融機構「不能倒」也要倒

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副主席韋爾塔斯:除了退出大規模貨幣及財政刺激外,世界還需要退出由政府擔保「大到不能倒」金融機構的做法。

世界深知自己需要一項退出戰略,退出自2008年最後幾個月起實施的大規模貨幣刺激和財政刺激。然而,我們還需要一項退出「大到不能倒」的戰略,因爲其成本實在太高,難以維持。

2008年10月,面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後籠罩金融市場的恐慌氣氛,各國政府紛紛承諾,不會允許任何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機構倒閉。它們通過向主要金融機構注資來支撐這一承諾。提供這一擔保的重要性,與提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阻止實體經濟下滑相當。由此,2009年才未演變爲「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之年」或「更經濟大蕭條之年」,而是成爲「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之年」。但是,基於如下兩項原因,各國政府可能無法再維持上述承諾。首先,該承諾使得這類機構無需遵守市場紀律。這加大了它們過度擴張、以致政府不得不兌現擔保的可能性。其次,僅從該承諾涉及的潛在成本考慮,它可能就是不可維持的。即使各國願意爲這類債務提供擔保,它們可能也沒有那個財力。

可以說,這正是雷曼事件中發生的情況。市場曾預期美國政府會紓困雷曼。但它並沒有這麼做,結果造成了混亂。銀行拆借息差飆升,流動性收緊,隨後出現另一輪倒閉,全球經濟直線下滑。

您已閱讀33%(510字),剩餘67%(10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