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企一次又一次爭當「地王」,涉嫌一次又一次推高地價和房價的情況下,「非主業央企將退出樓市」這一訊息一宣佈,就被炒得沸沸揚揚,大家爭論不休:有人認爲「這是樓市崩盤的前兆」;還有人認爲這是「房價再度上漲的推手——央企退出會導致樓市供應不足,反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房價」,而一些媒體已報導稱對樓市「零影響」…… 78家央企退市,對樓市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我們不妨從這一政策出臺的宏觀經濟背景、央企搶地動因、政策調控背景、央企退出原因、退出目的等方面來分析——
宏觀經濟背景:
2009年樓市的火爆,是中國刺激經濟成長多種政策的「意外結果」,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帶動出口、消費這「兩駕馬車」的快速成長,卻導致了樓市投資投機的盛行,導致了房價最瘋狂的飆漲,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房價新高,不僅加劇了中國經濟的泡沫風險,也引發了空前巨大的民憤。因此,調控樓市是中國政府近兩年的必然選擇。而在諸多調控政策難見成效的情況下,責令非主業央企退出樓市是一個可能的突破口。
您已閱讀21%(423字),剩餘79%(16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