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臥底經濟學家

羅賓漢稅不一定劫富濟貧

FT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得到了衆多慈善機構支持的羅賓漢稅看似理由正當,可打動不了我。這筆錢最終不會由銀行家來支付,而是分攤到我們每個人頭上,而且稅額也根本談不上「極少」。

上週,一家發展慈善機構的新聞辦公室找到我,希望我對「羅賓漢稅」(Robin Hood tax)表示一下支持。該稅的理念——「將銀行的危機變成整個世界的機遇」——是「對銀行家徵收極少的稅款,每年就能籌集到數千億英鎊」,用以「應對貧困和氣候變化問題」。唔,我是羅賓漢的狂熱粉絲,對銀行家沒什麼好感,也願意解決貧困和氣候變化問題。但這個主意可打動不了我。

羅賓漢稅得到了衆多慈善機構的支持,英國演員比爾•奈伊(Bill Nighy)還在一場成功的宣傳活動中擔任主角。這都是好事。但讓我相當錯愕的是,至於這種稅究竟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宣傳活動則漠不關心。

讓我們首先看一看羅賓漢稅網站上的聲明:「對造成了目前這種困境的……銀行家徵收極少的稅額」。首先,該稅徵收的對象並非銀行家,而是金融交易。此外,稅額未必極少,因爲一些有價值的金融交易賬面價值相當高,而實際價值卻小得多。例如,我去購買一份車險,如果我將別人撞成了永久性殘廢,就會引發100萬英鎊的賠付。我的保險公司會希望對這份價值百萬英鎊的風險進行再保險。這是絕對明智的,而且是對社會有益的非投機性交易。但根據0.05%的「極小」稅率,100萬英鎊的賬面價值就要交納500英鎊的稅款。很難想像,這樣一筆稅款不會影響到我的保費。

您已閱讀38%(532字),剩餘62%(8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