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月15日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於春節期間組織學生參與「給祖國母親拜大年」活動。半個月過去,《南方日報》有《教育部「給祖國母親拜年」活動遇冷》的報導,稱東莞市教育局表示尚未接到通知,多數學校也沒有佈置這道作業,不少學生更是不知「給祖國拜年」活動爲何物。然而,頗富喜劇意味的是,該報導2月1日見報,東莞市教育局2月3日便向全市各校發佈緊急通知,要求已經放假了的中小學通過校園網參加網上拜年活動。2月4日,《南方都市報》以「教育局發文」爲題特地做了報導。
作爲一個旁觀者,看到這些近乎表演的報導禁不住發笑,太好糊弄了呀。教育部的通知已經半個月了,沒有一點動作,以致學校放假,關門大吉。報紙「不懷好意」報導了一下,本來是揭示這種純粹形式主義的表演搞不下去,但無形中讓東莞成了目標。該市教育局立即馬後炮向全市緊急通知,實際上是向教育部表態,我做了。但,一紙通知,後面有誰落實以及是否能落實下去,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教育部當然也知道。
然而,這並不是什麼好笑的遊戲,儘管它那麼煞有介事。東莞教育局前半個月的無所作爲沒錯,當然我也能理解後來的緊急通知。但,從教育部的通知到教育局的緊急通知,讓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正是那個人所共怨的「教育行政化」。關於教育行政化的批評,很長時間以來不絕於耳。將制度方面的因素考量在內,不難看到,教育行政化的根子就在教育部。
您已閱讀38%(581字),剩餘62%(9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