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這封來信的作者是FT中文網2010年1月7日早晨發表的《國進民退將惡化中國收入分配》一文的採訪者林涵。該文發表後,本網站又在1月7日下午發表了讀者johnnyyu的商榷來信:《關於「國進民退」和「中國模式」的討論缺少不同的聲音》。來信引起了其他許多讀者在這個問題上的爭鳴。我們今天發表林涵對讀者johnnyyu來信的回覆,同時也希望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讀者繼續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在讀者的衆多反饋中,《關於「國進民退」和「中國模式」的討論缺少不同的聲音》(以下簡稱《聲音》一文)的觀點非常有代表性。正如我在採訪中提出的問題那樣,的確「存在一個死結,最有動機進行產業升級的競爭性行業的民營企業,由於競爭不斷惡化而沒有升級的能力,而有能力升級的外資、國有企業則坐收壟斷利潤」。如何理解規模化,應該是一個關鍵。
毫無疑問的是,百年來現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現代企業在股份制基礎上的規模化、集約化和最終的寡頭化。但這與中國正在經歷的國有經濟全面侵佔民營經濟的局面完全無關。
您已閱讀20%(441字),剩餘80%(17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