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

分析:哥本哈根之後,中國如何謀局?

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談中成功避免作出硬性減排承諾,並且鞏固了外交強國的地位,但未能實現另一個目標:避免被視作一個反面角色。

圍繞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的相互指責昨日仍在繼續,而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應該「珍惜」此次會議達成的協議。這一最新跡象表明,中國心底裏對此次談判的結果感到滿意。

在很多方面,中國都被視爲哥本哈根協議的少數贏家之一,因爲該協議既未要求中國作出任何新的承諾(這將制約其未來的發展),同時鞏固了中國作爲外交強國的地位。

不過,隨著中國代表團昨日返京,官員們已經開始採取防守行動,以避免此次談判的一些潛在危險後果給中國取得的利益蒙上陰影。

您已閱讀14%(211字),剩餘86%(13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