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分析:中國緣何不願重蹈日本匯率覆轍

中國國內認爲:上世紀80年代日元升值,終結了日本的經濟奇蹟,因此中國必須抵制來自歐美的讓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自從1971年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之下的固定匯率制度崩潰以來,全球在協同經濟方面所做的嘗試中,最引人矚目的一些舉措都涉及穩定主要貨幣匯率。但這些臨時舉措的結果好壞參半,使得中國等不太情願的國家有理由不再重新嘗試。這意味著,就目前而言,20國集團(G20)哪怕只是試著與其前身五國集團(G5)或七國集團(G7)所扮演的角色相匹敵,也將十分困難。

布列敦森林制度崩潰之後,一些歐洲國家試圖以一種「蛇形浮動」(currency snake)機制來管理彼此之間的匯率,這個名字讓人浮想聯翩。這種機制逐漸強化,形成一種更爲正式的固定價值體系,並最終促成了歐元的誕生。

不過,歐元區之外,各國貨幣間的匯率則上下波動,有時甚至非常劇烈。比如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及貨幣動盪,加之反覆無常的油價,推動匯率來回波動。

您已閱讀39%(358字),剩餘61%(5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