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創新

企業如何創新?

FT專欄作家斯特凡•斯特恩:諮詢公司埃森哲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企業領導者對於自身的創新努力極其不滿。對於其中的一些人而言,最重要的創新可能就是認識到他們必須怎樣做才能讓創新思維不斷湧現。

管理中最危險的一個詞是什麼?「非我發明」(Not invented here)。只有自滿的領導者纔會認爲,自己的行事方式已經沒有改進的空間了。但是這種態度會導致明顯成功的企業走上歧途。

正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開放創新中心(Center for Open Innovation)執行主任亨利•切斯布羅格(Henry Chesbrough)指出的那樣,高層管理團隊也不能發現重要創新,因爲它們所依賴的新商業樣式無法輕鬆地與現有的行事方式相契合。

切斯布羅格教授對複印印表機公司施樂(Xerox)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業績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評估過程中被否決的35個項目中,有10個進而發展成爲極其成功的企業。事實上,這10個新企業的總市值,即便是在2001年「新經濟」泡沫破裂之後,也是曾經的母公司市值的兩倍。他將這些令人遺憾的否決決定稱爲「假陰性」(false negative):這些創新想法看上去不怎麼樣,但這是因爲高級經理人未能認識到它們的優點。

您已閱讀27%(460字),剩餘73%(12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