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讓中國經濟成爲「內燃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中國文化中某些習俗有助於提升國民消費,中國政府應該創造條件,使其成爲中國經濟的最大內推力。

世界銀行11月4日把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從半年前的6.5%調高到8.4%,但指出,中國救市措施的效果明年將大幅減退,中國欲在明年保持經濟的高成長,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出口和投資拉動,變爲消費驅動。

看了這條新聞,再聯想起今年我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了大半年的經歷,我的感覺是,中國經濟的內在動力其實非常強勁,中國民間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中國早就應該把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從出口和投資轉移到內需上去,靠中國人的消費力、而非美國人的消費力來拉動中國經濟。

爲什麼這麼說呢?

您已閱讀8%(233字),剩餘92%(26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中國

身在海外,遠觀中國,雖屬無奈,但也落得一個獨特的「距離感」,也許觀感更爲冷靜、客觀。 作者魏城,1959年出生於中國北京,1992年移居加拿大,1998年移居英國。先後在《中國青年報》、《星島日報》加拿大版、英國廣播公司工作,現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資深記者、專欄作家。

遠觀中國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