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成爲了經濟衰退的代罪羔羊。依我看,這將帶來衆多積極結果。首先,全世界投身於投行事業的人才數量將有所減少。想像一下,如果在過去10年裏那些傑出人才一直在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而不是進行高槓杆併購交易,或追求(常常虛幻的)絕對回報率,他們可能會取得怎樣的成就。
另一種積極結果就是,迄今一直被視爲「乏味」的銀行基本業務正變得再次流行起來。太棒了!正如我以前說過的,乏味就是新的興奮點,至少在銀行業如此。一年前,我希望尋找一家不依賴批發市場融資的銀行,爲我的公司重新籌措資金。於是我成了亨利•昂斯特(Henry Angest)的客戶。他自稱是「一個乏味的瑞士人」,原因之一就是他只會將一半的存款拿來放貸。(讀者們請注意:他所在的Arbuthnot是家英國銀行,只不過經營者是瑞士人。我還沒富到需要一家瑞士銀行的地步,而等我需要的時候,擁有一個離岸賬戶很可能已毫無好處可言了。)
我寧願用「謹慎」而非「乏味」來形容昂斯特,而且不只對他一個人如此。我最近做了一件非常不乏味的事——觀看切爾滕納姆金盃賽馬比賽(Cheltenham Gold Cup),期間我遇到了另一位謹慎的銀行家。值得一提的是,我不得不冒昧地離開我的東道主的包廂(除了我,包廂裏每個人似乎不是叫奧蘭多,就是擁有一幢豪華古宅),跑到另一間包廂和他見面。之後,我很高興自己這樣做了——討論利率基本點,比談論馬肉讓我感覺自在得多了,儘管這可能讓我在一些人眼裏背上乏味的罪名。我新提名的「謹慎的銀行家」就是Weatherbys私人銀行的執行長羅傑•韋瑟斯比(Roger Weatherby)。與昂斯特一樣,他只會拿出銀行一半的存款用來放貸。但不同的是,他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